盡力的保留自然牙齒為我等專業醫師的第一選擇,然而當牙齒狀況極度不佳需要拔除時,
人工植牙為治療缺牙的常見選項之一,其他選項包含傳統牙橋、馬利蘭牙橋、活動假牙等,
依照美觀、費用、咀嚼功能、及療程時間,各有利弊。

疼痛跟腫脹為植牙患者最常擔心的問題,另外在困難的案例中會有植體鄰近神經與上顎竇的疑慮,
故本診所採用芬蘭Planmeca牙科專用錐狀斷層掃描儀以減少人工的誤判,增加植牙成功率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與案例難度,可配合3D列印手術導引版以達到精準植牙、微創植牙的目的。
大部分健康的成人(無論年紀)都可以承受植牙的療程,但幾種狀況需謹慎評估﹕
齒槽骨嚴重缺損:
植牙前須與醫師討論補骨/補齦/補結締組織(補肉)的可能性與難度。
心臟血管或血液疾病:
如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曾有中風/人工瓣膜/人工支架之紀錄、服用抗凝血劑等。
免疫力低下或傷口癒合不良:
如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有化療/放療病史、或長期容易生病/感冒之患者。
有骨質疏鬆且有持續服藥/注射藥物:
有些骨鬆藥物會抑制骨頭新陳代謝,需先跟手術醫師討論風險。
植牙前是否需補骨/補皮/補肉 是重要的評估項目。
健康的齒槽骨(不論高度與寬度)對牙齒跟人工植牙都是重要的地基,若骨頭地基不夠,人工植體無法長期成功的承受咀嚼功能。
  • "補骨手術"為引導骨再生手術。
    是使用骨粉或自體骨搭配再生膜,營造出適合骨頭新生的空間與環境,隨著時間推移,待新生的骨質成熟(約4~6個月),
    才能植入人工牙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人工牙根植入手術與補骨手術可同時執行。
  • "補皮手術"為植體周圍角化牙齦移植手術。
  • "補肉手術"為結締組織移植手術。
為了讓植牙周圍的牙齦的質地與厚度可以承受刷牙的力道與抵抗口內細菌入侵,
醫師會將上顎區的游離牙齦或游離結締組織移植到植牙區域周邊,以加強牙肉的質與量,
術後注意事項如同其他牙科手術,約1~2周即可拆線。

隨著植牙系統與醫療材料、手術術式的精進與成熟,人工植牙已是可以信賴的長期重建選項,
有著術前醫師的治療計畫評估、患者耐心的配合、與長期的清潔與回診追蹤,才能享受長期穩定而開心的飲食生活。